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不起煩惱心


不是每位教授都是天才型,也不是每位教授都能對研究孜孜矻矻。就如同不是每位教授都適合做出石破天驚的絕世研究,也不是每位教授都能對學生有著滿滿的耐性。當然,二分法不適用於複雜的人性上。通訊系陳逸民老師在求學時代是匹考試黑馬(這可是有言外之意);就教學而言,他是個對學生有同理心的教授;做研究,則不是陳老師全心貫注的重點。雖然一頭白髮,但陳老師卻是個時時期許自己不起煩惱心的人。

獨立思考 主動學習就好
陳老師對學生的期許,其實很簡單,就是「獨立思考」。他不要求學生廢寢忘食,也不希望學生什麼活動都不參加。因為他自己在台大電機系就讀時,也是以著同樣的學習態度,跌破眾人眼鏡,通過大大小小的考試。
他在學生時代,並不是什麼成績出類拔萃的風雲人物。沒補過習,偶爾還會偷懶,是那種寒暑假作業拖到最後一天才做的那種學生。所以大學聯考前身邊的人認為建中畢業的他只考得上中原。當他考上第一志願台大電機時,親朋好友訝異不已。他說,他並不是用功的學生,也沒特別喜愛唸書。如果真要深究他為何能夠過關斬將,他說,他靠的是「獨立思考」。他課後總會思考課堂中老師講授的內容,自己發掘問題,找出解決方法。而這一點,他認為,是自己比其他同學強的原因。
也因此,好脾氣的他會因為研究生不願意獨立思考,不願意嘗試解決問題而發怒。

不強求學生
他總會對學生說,要主動把握機會學習,多請教老師。但他知道對年輕學子而言,要他們做到並不容易。他開玩笑地說:因為不容易,所以成功的人總是少數。這是一種差異性呈現。
他說,他並不介意學生在課堂上趴著睡覺,畢竟學習過程中,老師帶領只是一個部分而非全部。透過自修,還是可以進行學習。儘管他以前不愛問老師問題,但他如同院內其他老師一樣,非常歡迎學生發問。無論是課業、觀念,甚至是人生問題,他一概願意傾聽,提供意見。學生不用怕問了所謂的蠢問題。他形容,學生聽不懂,就當作是系統沒有調好,訊號不清楚,這就沒有所謂的蠢不蠢。雖然他形容自己對學生的態度是「仁慈」,但他強調,考試該當還是照當,絕不放水。
不過他還是會疑惑,以前的電子電機領域的學生,包括他自己,很享受debug的過程,一找到bug就很開心。但現在的學生似乎失去了所謂工程師的特性。即是面對問題,解決差異的能力與執著。
陳老師鼓勵學生未來就業時,盡量往自己的興趣發展。像他就讀於電機系時,由於喜歡實作,所以轉向通訊領域發展。


萬事隨意
陳老師曾經在元智大學授課。私立學校的壓力頗大,讓他白了頭髮。他從佛學中慢慢找到了讓自己心胸放寬的想法,而佛學也讓他的人生態度轉為隨緣不強求。
所以,二名女兒大學就讀的領域與方向,他也不干涉。至於他,有機會的話,他想學些樂器,學習音樂,甚至更為潛心向佛。人生隨和隨緣,陳逸民教授就是做如是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