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數位學習第三波 未來教室

 「臺灣小胖」林育群先聲奪人,菜販阿嬤陳樹菊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日前赴美領獎,中央大學陳德懷啟動的全球首個網路學習計劃,亦獲美國總統歐巴馬總統的重視,在其教育部今年三月出版的《改造美國教育:科技輔助學習(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的教育白皮書中,特別專節介紹陳德懷在臺灣所推動的數位學習計劃。
 國家型數位學習計劃執行長、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陳國棟表示,數位學習是一個典型科技與人文結合的領域,此領域包含學習軟體技術、教育理論、認知心理、以及網路與人機介面等理論知識與技術。台灣的數位學習研究備受歐美各國重視,且領先於亞洲。陳德懷教授正是台灣這研究領域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臺灣「亞卓市」 揚名美國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陳德懷教授是全球首位提出「學習同伴」概念的學者,並且在臺灣以數位學習科技,打造了網路學習城市「亞卓市」,可說是全世界首開「網路學習」研究之先驅。
 2000年,他在教育部及國科會「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劃」補助之下,主持一項大型計劃「學習科技---主動社會學習及其應用,從台灣到全世界」的學習科技研究,有三十多位台灣教授參與,其中一個分項計畫,打造了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亞洲卓越城市之意,讀音接近 EduCities )的學習平台,帶起國內數位學習熱潮。他也曾協助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兆漢規劃並推動第一期「國家型數位學習科技計畫」,大幅提升了台灣數位學習的研究能量。
 「亞卓市」是由上而下,架構出一個網路學習世界,由一群有層級關係的社群所組成,亞卓市本身代表整個社群,包含稱作「亞卓鎮」的學校網站。亞卓鎮代表一個學校,並由其學校稱作「亞卓村」的班級網頁所組成。亞卓村代表一個教室,並由其教室裡稱作「亞卓市民」的學生和老師的個人網頁所組成。
 最近,「亞卓市」成為美國歐巴馬政府教育白皮書中介紹學習科技的一個成功案例,在章節”Teaching: Improving Learning Through Connected Teaching”,特別介紹了「2000年台灣所啟動的亞卓市計劃,打破了學校的圍牆,讓所有人都浸淫在學習網絡之中 」。 當時「學習科技---主動社會學習及其應用,從台灣到全世界」共有四個分項計畫,其中,參與「亞卓市」活動的學生超過一百五十萬名,已成功技轉給中華電信營運。
數位學習第三波 「未來教室」 
 陳德懷結束了亞卓市的計畫,但卻未離開數位學習的領域。陳德懷說「自 1980 年代中期開始,中小學校連續經歷三波數位學習的浪潮:第一波是個人電腦教室時代,第二波是線上學習時代,而第三波則是數位教室時代」。
 他說,第一波是始於1980 年代中期的個人電腦教室,學生首次有機會在學校學習和使用電腦。第二波始於1990 年代中期,即每個人都可以對網路做出貢獻,這些個人的貢獻也快速在網路上集結,造成大量線上學習資源和線上學習社群活動的積累。亞卓市是屬於數位學習的第二波。
 「學習科技 --主動社會學習及其應用,從台灣到全世界」另一個分項計劃「未來教室」,則是陳德懷心目中的數位學習第三波。
 陳德懷發現,無論線上學習資源多豐富或是亞卓市創造出的線上社群多有活力,學生只能在家使用,或是放學後在學校的電腦教室使用。學生手邊沒有電腦,無法充份利用網路的好處,而老師只能有限或零星使用網路資源,即使到了今天,這種情形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線上學習和課堂學習仍是分離的兩個世界。
 陳德懷表示,低價筆記型電腦(或是小筆電),讓人人皆可人手一機,加上「電子書」、電子閱讀器(e-reader)的出現,即將取代印刷書籍。讓未來學校教育的最佳個人設備,將會是低價筆記型電腦和電子紙張製成的閱讀器一起共同演變而成的設備。
 陳德懷指出,「網路學習真正的影響,仍在教室之內」,學生學習必須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有了電子書和互動式電子白板(e-board)可供使用,數位科技才有可能大幅度影響教室,才會是真正的「未來教室」,才會是真正的數位學習第三波。
 他說,「未來教室」是由下而上,從教室出發改變學習的型態,將帶給老師和學生課堂學習的新方法。將來教室裡不再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更多是個人化學習與小組合作討論,他預期未來十年內,這種影響才會開始,而且會越來越加明顯。
 從初步研究成果來看,陳德懷指出,「未來教室」不只能提高學生的整體學業成績,對落後的學生幫助更大,更重要的,「未來教室」能培養學生四種21世紀競爭能力:個人學習自發性、團隊合作精神、批判性思考、複雜問題解決。這些能力在傳統教室不容易做到。



文/古明芳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新聞] 陳攸華教授專訪

[新聞] 陳攸華教授專訪


2010/03/19


一、民視交通台鄉間小路節目

專訪陳攸華教授http://blog.yam.com/jackietv/article/27813497

二、台灣宏觀電視 http://web.pts.org.tw/macro...




訪問來賓 陳攸華教授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Sherry Y. Chen Professo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ZawUDNxJI



新聞》中央大學迷你教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XfO9n_-bfY

[資工系-葉士青教授]_3D模擬情境 協助醫生診療判斷

2010-03-01公視晚間新聞(3D模擬情境 協助醫生診療判斷)


2010-03-01公視創用 3D模擬醫療技術協助失智復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_EXB7Hb8M


99年3月2日《聯合報》AA4教育版剪報

相關新聞連結:
3D模擬醫療 失智復健好幫手《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2/today-life5.htm

3D虛擬搭捷運 協助診斷失智《中國時報》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2+112010030200058,00.html

3D夯 不只拍電影 也可用在醫療復健《中時電子報》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30509+132010030100867,00.html

玩遊戲也能治病 3D模擬技術發威《台灣醒報》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2123

2010中央資工音樂會-宣傳影片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要做有用的事情─通訊系大四 卓建安



為了提升我國通訊業發展,並希望將校園的能量導入通訊業,因此經濟部自2002年起舉辦通訊大賽。今年的主題是熱門的Android手機軟體設計。通訊系卓建安同學以個人之姿,單打獨鬥獲獎。

卓建安的得獎率實在太高了,光是從這名字出現在公佈欄的次數大概可推出他的得獎機率起碼有八九成。查證本人,得出大於九成的驚人答案。不過,從這個態度謙虛的大塊頭男生說出,感覺像是回答一個數學問題一般的感覺。對他而言,參賽的目的除了得獎之外,還可以趁機會實踐腦中的idea。對於參賽得獎,除了平時的用心之外,卓建安說可是有訣竅的。

卓建安早在高中之前便已經確立了自己對於資訊工程領域的興趣。於成功高中就讀時期,他加入了電研社,開始鑽研硬體、程式設計等項目,但因為想「學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大學志願選填了通訊系。在三年當中,卓建安最喜歡通訊原理與電子學,因為從中所學到的程式撰寫、理論,與他設定欲學習的知識相當接近。不過,他最想投入研究的領域仍舊是資訊工程,也因此除了本科系的課程之外,他還另外選修資工系課程。而研究所推甄則將目標設定於資工所,並將研究領域定於嵌入式系統。為何是嵌入式系統?他解釋,因為他進大學後所學主力在於應用軟體,逐漸地感覺系統底層就好比是個黑盒子。若能更了解黑盒子的運作,對於寫程式將是一大助力!而嵌入式系統此領域搭配了系統底層的知識,便能得到做出實際成品的技術。

及早準備

這回於Android手機軟體設計競賽,他花了二星期完成。參賽作品是第二個版本。因為之前已經做過第一個版本,也因此並未佔去他太多時間。他說,自己大多選定每年固定舉辦之賽事,以能及早準備。對他而言,臨到比賽開始才想點子太累了,而且作品也不容易討好。對好勝心強的他來說,及早準備是讓作品臻至滿意的方法。比如推甄文件,他也早早備齊。
而完美主義個性,讓他十分在乎自己的作品在他人眼中的價值。因此,堅持也是他參賽屢能獲獎之因。

做有用的事情

他設計出的輸入法系統,決定開放免費下載。不免讓身邊親友笑他傻。其實,他的這項作品─科科輸入法是針對目前 Android 系統沒有一套開放原始碼的中文輸入法框架所設計的,希望能提供一個好用輸入法解決方案,並提供中文輸入法所共同需要的元件讓開發人員可以簡化開發流程,能把時間投注在輸入法的開發上而不是重複的系統底層程式上。同時,也提供外掛模組可以提供加值服務的機制。
目前科科輸入法提供注音輸入法、倉頡輸入法的參考實作,提供了好用的介面讓使用者對於Android 系統能更快上手;而其具備之有趣的條碼輸入功能,讓所有程式都能支援輸入條碼。因此,可想而知這套輸入法如果以商業用途視之,價錢應該頗為可觀。但他堅定地表示,自己想做的是有用的事情,而非有利的事情。

才大四,卓建安無論在求學或是未來就職,腦中已經規劃出清楚的藍圖,也懷抱著利他的理想。這樣的科技人,他的未來值得期待。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防禦便能顯現功力─資工系許富皓教授


鄉野小說中的高人,多是深藏不露。小賣油郎,或是老乞丐,都可能是絕世高手。外表斯文的許教授說話相當輕柔,言談也十分謙虛。他經常一襲素淨的襯衫,頗有飄然隱身的俠客之感。

對於像我這樣的資工麻瓜而言,許富皓教授的實驗室─先進防禦實驗室,光聽起來就酷到不行,感覺實驗室負責的業務便是和虛擬的敵人過招,並且招招得求勝。對喜歡閱讀武俠小說的許教授而言,與駭客、病毒的交手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戰爭。儘管敵人在暗,只能被動防守,但防禦比進攻困難。防禦得當便能顯現功力。

「無病毒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一篇學生的文章提到許教授對駭客的特質有其見解,引發了我的好奇。到底具有什麼特質的網路使用者稱之為駭客?許教授表示,首先得分清attacker(攻擊者) 與hacker(駭客)之間的差異。駭客與單純的攻擊者不同。攻擊者基於不同的動機,或許是開玩笑、惡作劇,或其他特定目的而進行攻擊;駭客則是基於對系統的好奇,找出系統源頭、內部構成,知其然更欲知其所以然。他們把人的因素導入了攻擊行動裡,因此,必須要以不按牌理出牌以及逆向思考的方式來推敲他們的行動,仿效駭客的手法,解決問題,加強防禦。
提起網路安全,許教授倒是充滿了憂心。許教授舉密碼學為例。密碼學領域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蓬勃發展,至今將近七十年,時間夠長。台灣的密碼學研究算是小有成績,而且也有幾位密碼學大師。然而,系統安全是近幾年才開始大規模研究。在美國,依他所見,一個系就有七八位教師講授系統安全,而在台灣,系統安全仍處於起步階段。他指出,未來的戰爭將會是網路戰爭,所以資安將愈形重要。可惜台灣資安人才培育起步晚亦尚未成熟,特別是台灣的基礎建設夠,頻寬也夠,因此易成為攻擊目標,也因此需要政府與學校的長期投資。

與駭客同樣影響網路世界秩序者,還有病毒。有趣的是,與我們一般人的認知相異,他說自己的電腦裡一定有病毒。以資安為專長的許老師並不大依賴防毒軟體。他表示,防毒軟體可避免遭受可知的病毒攻擊。不過,幾秒鐘就出現一隻新病毒,換算起來,一年大概有一百多萬隻病毒,還不包括變種病毒,防不勝防。也因此他說,無毒的環境是不可能的,必須學習和病毒相處。

夢想多大 成就多大

來自於屏東鄉下的許教授,大學時代就讀中原大學資工系。在國外因為對作業系統與系統程序有興趣而選擇資安領域。不過在當時,由於電腦攻擊的原始資料甫發表,因此能從書本網路得到的資訊與原理並不多,靠著毅力他順利完成了學業。回顧過去,他慶幸著自己能夠出國,學到讓眼光放遠、目標定遠。在出國留學前,他也曾經懷疑過自己的能力。於是,他總是勸勉學生,只要願意的話,人的潛力可以得到激發。簡而言之,即是「夢想多大,成就多大」。

道德感第一
大師的弟子不見得個個都是遵守武林俠義者。許教授清楚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他收的研究生除了要具有追根究底的特質之外,還得道德感強烈,不過,他並不擔心學生錯用習得的知識與技術。他說,他相信學生,而且學生都已經成年,也有自己的價值觀了。
問他如何面對大學生學習態度問題,他笑說,自己常告誡學生,「要玩就要玩大的」。與其將時間花在線上遊戲,不如將時間投資在認真學習,未來的發展與實質收穫難以限量。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學習,他常機動改變教材製作,也花許多時間自製投影片,有時一堂課便用上一千多張。另外,好脾氣的他也會課堂點名。不過,那只是便於進行分組討論。
許教授表示,資安領域極富挑戰性,而攻擊手法與對手也一直在變,做系統也十分辛苦,因此對研究的興趣與熱情是他在這領域繼續耕耘的動力;來自於學生的回饋也給予他極大的鼓勵。

有所堅持,有所不為。許教授大隱隱於市,在瞬息萬變的數位世界中,於工五館默默地為維護著數位世界的秩序而努力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IEEE中大學生分會




文/ IEEE中大分會副會長邱怡菁

什麼是IEEE?
IEEE全名是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也可稱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這是一個全球性組織,在技術領域的權威。其範圍從計算機工程、生物醫學技術和電信、電力、航空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等。包含近300個地方支部和1150種技術分布於10個區域。

第10區域包含亞太地區、印度、澳洲,在台灣有IEEE Taipei Section,也可稱為「IEEE中華民國分會」,成立於1974年。在2002年時已經有超過2500個成員,21個分會的成立並積極運作。台灣的重要性在全球高科技產業日益增加,中華民國分會配合當地政府、業界和學術界的各種技術會議,顯著振興在台灣的產業,並發展繁榮的社區活動,透過提供專業的訊息交流,促進技術創新。

IEEE NCU Student Branch也可稱為「IEEE中央大學學生分會」,成立於2005年,在電機系綦振瀛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由李庚諺同學一肩扛起學生分會的所有事務,其後歷經羅正瑋同學、蔡心怡同學、陳郁文同學各會長的努力,直到今日由葉芸伶同學帶領的第五屆服務團隊:邱怡菁同學、王君華同學、彭良軒同學、謝弘毅同學五個人共同用心經營,學生分會人數年年增長。

IEEE中大學生分會活動
我們每學期定期舉辦期初歡迎茶會、讀書會、演講、參訪、期末會員獨享派對。還有每星期公布的小知識,和兩年一次的出國機會,各式各樣的活動、會議,希望能讓剛進入電機這龐大領域的大學生,更了解自己的未來。

期初歡迎茶會
每學期初,舉辦「期初歡迎茶會」,招募新會員,並邀請資電院院長、電機、通訊、資工三系系主任與各教授一同參與。在享用茶點同時,簡單介紹IEEE、預告本學期的活動,期盼新學期的開始能有好的收穫。

讀書會
有鑑於大學生閱讀英文雜誌困難與辛苦,我們舉辦讀書會,每學期六到七次不等,讓同學們分工合作閱讀由IEEE發行的Spectrum雜誌,並上台分享。
由同學們自由組隊報名,挑選有興趣的議題,並請教授指導。鼓勵大家上台,訓練膽量,培養台風,無關成績,沒有分數壓力,全部由同學自願上台。
另一方面,也促進學長姐與學弟妹互動,由學長姐帶領學弟妹閱讀英文雜誌,與教授有約,在未來做專題時也比較容易上手。

演講
定期舉辦演講,邀請校內教授發表專業領域,讓有興趣的同學自由參加聽講,以期能更進一步了解電機專業領域,增加與教授之間的互動。

參訪
參觀校內各個實驗室,不像一般參觀實驗室般,站在窗外向裡面又瞧又望,而是真正穿著實驗衣,從頭包到腳,實地體驗研究員的生活,增進對電機領域的興趣。

期末會員獨享派對
每學期末,舉辦由會員獨享的派對,只限定校內會員參加。回顧一學期來所有的讀書會與活動。每次讀書會結束後,都會有評分,針對每組報告同學的內容、台風、順暢度打分數,藉此可得知自己在台上的表現如何,分數最高的兩組會有服務團隊給與的意外驚喜,有時院長也會加碼喔!

小知識
每兩星期公布在佈告欄,簡單的問題卻不一定想得到答案。你知道網際網路是哪一年出生的嗎?那你又知道二極體的發明人是誰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通通可以在佈告欄上花一分鐘就可以知曉喔!

出國
每兩年一次的IEEE Region 10 Student Congress,給予第10區域學生分會認識彼此的機會。今年於新加坡舉辦,由國立中央大學三位同學代表台灣參加。上一屆也是由國立中央大學四位同學代表至印度參與會議。參加的同學帶回國外的經驗,使中大學生分會運作更臻完善。


我們擁有比一般社團更多的資源,台北分會的支持、教授們的鼓勵,期盼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IEEE中大學生分會,一同窺探電機領域。不但能了解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讓你知道身邊有多少同類人,大家一起向電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