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系 陳彥文教授
通訊系雖然算是資電院的小老弟(民國九十二年成立),但是在教師品質及學生表現上,一點都不輸給其他系所。通訊系有幾門課程廣受學生歡迎,其中陳彥文老師的專題,以二學期連貫的規劃,不只是要養成、訓練學生,更要讓學生擁有深入問題,創意思考的能力。
陳彥文老師在念博班之前,在中華電信研究所從事十多年的電信產業研發工作。由於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加上主管的推薦,他報考博士班展開學術研究工作。也由於在業界的經驗,老師習慣從業界的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實務能力。他表示,學生,尤其是碩博生,必須要從企業主的角度思考,自問自己的理論研究能為企業帶來什麼;自己又有什麼實務經驗可作為企業發展的助力。
實務與研究 帶學生的二大心法
他重視實務。他認為,要進業界,就得擁有充足的實務經驗。因此他的學生除了學習如何做研究之外,還需接受實務訓練。所謂的實務訓練,簡而言之,就是team work。藉著組隊,他想同時讓學生發展帶人的能力。就算沒有研究計畫與經費,只要有好玩的點子,他還是會要求大家組隊動手做。在每週需開一次進度會議的原則下,每個隊員需自動自發,輪流安排進度和會議時間。而也為了不拖累其他隊員,一有問題便得立刻提出。他的實務訓練的準則是:「不能以沒興趣推託。因為業界的現實狀況就是如此,所以得當工作來做。」
他對學生的研究訓練,是給予學生彈性空間,讓學生能夠自我訓練出讀paper,蒐集資料,找尋方向,提出問題,問題解決的能力。因此,老師的研究生,只要論文研究題目與通訊網路相關,基本上,老師並不會給予限制。
以此為前提,對於研究生,老師有自己一套的訓練方法。學生研一上學期要固定參加meeting,報告自己一週內讀的paper。研一下學期時,再個別約談,討論方向,而後再針對領域聚焦。至於還未能找到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老師會以誘導的方式,比如詢問學生對哪份paper比較有感覺,或是學長姐的哪些題目有興趣,藉以慢慢與學生開發出值得研究,學生又有研究興趣的題目。為此,每回個別meeting,時間往往都超過一小時。陳彥文老師的學生,只要學生一有問題,幾乎隨時都能找得到老師發問。
不只是營養學分
很多學生把一學期的專題課程當作是營養學分。然而,修老師專題的學生,便需體認老師對於專題的要求。
在老師的觀念裡,專題需要二學期才算是能夠完整地訓練學生。上學期是養成訓練,下學期學生需習得深入問題與創意發想。他所設定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希望學生或者能參加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或者是參加競賽。就算只是陪榜也沒關係。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學習才是重點。
現在,老師的專題課程不只有通訊系學生選修,資工系學生,在本科系必修的專題課程之外,還特別跨系選修。
博士學位是包袱?
由於大學廣開大門使然,現在的學生念研究所成了絕對的趨向。而坦白來說,業界對研究生的吸引力遠大於繼續埋首研究。而博士班畢業同學,進入業界後,有時竟也會興起「念博士班是包袱」的念頭。對此,老師表示,學生念博士班的目的各不相同,而個性也千差萬別。學生在決定念博士班之前,需要想清楚自己念博班的目的,以及認清自己的個性。有的學生的人格特質屬於研究型,喜歡埋首研究,樂此不疲,那麼這些學生念博班或可說是合宜的選擇;有的學生是實作型,喜歡自己動手並可從中獲得成就感,那麼,進入業界或許比較合適。而,工作一段時間再選擇念博班也不啻是個好選擇。依老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具實作傾向的學生念博士班還是得需要實務搭配。儘管如此,研究型的博班學生,未來極可能從事教職,是可否提供學生動手實作的能力訓練,也是一個需及早思考的問題。當然,未來的生涯規劃也是考慮重點。
容易滿足的人
基本上,老師是個樂天派。他自嘲,自己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間點分別發生。他認為,錢夠用就好,工作快樂以及能獲得成就感才是重點。在中大執教鞭前,他曾分別於中華電信研究所、警察大學任職,也分別有了不同的收穫。他認為,從事教職的成就感,來自於學生的成就。在中大,通訊系的第一位博士,以及第一位五年雙學位生就是他的學生。
每天下午五點半左右,在操場上或校園不難發現陳彥文老師的蹤跡。他每天下午習慣在中大校園以及操場快走。這是他固定給自己沈澱思考的時間。他笑說,有人說要讓思緒放空,而放空其實是作不到的事情。他認為,如果刻意為了放空而放空,那是一種執著與強求。
不過,別認為老師是個偏於消極的人。他也會給自己設定目標,只不過,出發點是站在鼓勵自己,而非壓迫自己的角度。或許,這就是老師能夠認真執教,又能笑口常開的秘訣吧。
通訊系雖然算是資電院的小老弟(民國九十二年成立),但是在教師品質及學生表現上,一點都不輸給其他系所。通訊系有幾門課程廣受學生歡迎,其中陳彥文老師的專題,以二學期連貫的規劃,不只是要養成、訓練學生,更要讓學生擁有深入問題,創意思考的能力。
陳彥文老師在念博班之前,在中華電信研究所從事十多年的電信產業研發工作。由於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加上主管的推薦,他報考博士班展開學術研究工作。也由於在業界的經驗,老師習慣從業界的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實務能力。他表示,學生,尤其是碩博生,必須要從企業主的角度思考,自問自己的理論研究能為企業帶來什麼;自己又有什麼實務經驗可作為企業發展的助力。
實務與研究 帶學生的二大心法
他重視實務。他認為,要進業界,就得擁有充足的實務經驗。因此他的學生除了學習如何做研究之外,還需接受實務訓練。所謂的實務訓練,簡而言之,就是team work。藉著組隊,他想同時讓學生發展帶人的能力。就算沒有研究計畫與經費,只要有好玩的點子,他還是會要求大家組隊動手做。在每週需開一次進度會議的原則下,每個隊員需自動自發,輪流安排進度和會議時間。而也為了不拖累其他隊員,一有問題便得立刻提出。他的實務訓練的準則是:「不能以沒興趣推託。因為業界的現實狀況就是如此,所以得當工作來做。」
他對學生的研究訓練,是給予學生彈性空間,讓學生能夠自我訓練出讀paper,蒐集資料,找尋方向,提出問題,問題解決的能力。因此,老師的研究生,只要論文研究題目與通訊網路相關,基本上,老師並不會給予限制。
以此為前提,對於研究生,老師有自己一套的訓練方法。學生研一上學期要固定參加meeting,報告自己一週內讀的paper。研一下學期時,再個別約談,討論方向,而後再針對領域聚焦。至於還未能找到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老師會以誘導的方式,比如詢問學生對哪份paper比較有感覺,或是學長姐的哪些題目有興趣,藉以慢慢與學生開發出值得研究,學生又有研究興趣的題目。為此,每回個別meeting,時間往往都超過一小時。陳彥文老師的學生,只要學生一有問題,幾乎隨時都能找得到老師發問。
不只是營養學分
很多學生把一學期的專題課程當作是營養學分。然而,修老師專題的學生,便需體認老師對於專題的要求。
在老師的觀念裡,專題需要二學期才算是能夠完整地訓練學生。上學期是養成訓練,下學期學生需習得深入問題與創意發想。他所設定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希望學生或者能參加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或者是參加競賽。就算只是陪榜也沒關係。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學習才是重點。
現在,老師的專題課程不只有通訊系學生選修,資工系學生,在本科系必修的專題課程之外,還特別跨系選修。
博士學位是包袱?
由於大學廣開大門使然,現在的學生念研究所成了絕對的趨向。而坦白來說,業界對研究生的吸引力遠大於繼續埋首研究。而博士班畢業同學,進入業界後,有時竟也會興起「念博士班是包袱」的念頭。對此,老師表示,學生念博士班的目的各不相同,而個性也千差萬別。學生在決定念博士班之前,需要想清楚自己念博班的目的,以及認清自己的個性。有的學生的人格特質屬於研究型,喜歡埋首研究,樂此不疲,那麼這些學生念博班或可說是合宜的選擇;有的學生是實作型,喜歡自己動手並可從中獲得成就感,那麼,進入業界或許比較合適。而,工作一段時間再選擇念博班也不啻是個好選擇。依老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具實作傾向的學生念博士班還是得需要實務搭配。儘管如此,研究型的博班學生,未來極可能從事教職,是可否提供學生動手實作的能力訓練,也是一個需及早思考的問題。當然,未來的生涯規劃也是考慮重點。
容易滿足的人
基本上,老師是個樂天派。他自嘲,自己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間點分別發生。他認為,錢夠用就好,工作快樂以及能獲得成就感才是重點。在中大執教鞭前,他曾分別於中華電信研究所、警察大學任職,也分別有了不同的收穫。他認為,從事教職的成就感,來自於學生的成就。在中大,通訊系的第一位博士,以及第一位五年雙學位生就是他的學生。
每天下午五點半左右,在操場上或校園不難發現陳彥文老師的蹤跡。他每天下午習慣在中大校園以及操場快走。這是他固定給自己沈澱思考的時間。他笑說,有人說要讓思緒放空,而放空其實是作不到的事情。他認為,如果刻意為了放空而放空,那是一種執著與強求。
不過,別認為老師是個偏於消極的人。他也會給自己設定目標,只不過,出發點是站在鼓勵自己,而非壓迫自己的角度。或許,這就是老師能夠認真執教,又能笑口常開的秘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