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瑞士交換學生心得


瑞士,這個美麗的溝
文/李牧涵

(李牧涵為資電院辦公室短期工作人員,今年甫自台灣大學政治系公共關係組畢業。現於羅馬尼亞實習,預定八月前往美國攻讀碩士。藉此部落格,她與同學分享交換學生的生活心得與申請要點。)
台大的交換學生名額每年大約有一百多個,遍佈世界,以美國為大宗,同時歐洲國家的交換名額也逐年增加中。在交換的一年裡,交換學生僅需支付台大學費,另外也有許多申請獎學金的機會,例如教育部、台大、德國在台協會、甚至是國外的交換學校等都有獎學金提供。而我,當初為了增進自身的德文能力,也想擁有一年在異國遊歷與生活的經驗,在通過學校的交換學生篩選及提供獎學金的前提下,很任性但也理所當然的給自己一年的Gap Year­­─在大五的時候、在瑞士。

直到一年後的今天,我都還清楚的記得到達瑞士第一天給我的震撼─飛機延誤許久,到達蘇黎世機場時已是半夜十二點。我一個人孤伶伶地在機場大廳,望著空蕩蕩的行李轉盤,仍不相信我的行裡竟沒跟著我到達瑞士。回想起出發時在桃園機場內,瘋狂淘汰多餘衣物後仍硬生生地被航空公司罰了四五千元的行李超重費,就覺得很窩囊,但已為時已晚。雖然如此,沒有行李的我仍是快樂的展開我與瑞士的第一次接觸。

瑞士生活
首先來介紹我生活一年的國家­­-瑞士。瑞士這個國家真是跟台灣非常的相像:面積大小差不多;地形多山多湖泊,更有一阿爾卑斯山橫貫其中(台灣則有中央山脈貫穿);族群複雜、語言眾多,依照語言劃分共有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與古羅曼語等四個語區;四周強敵環伺(德國、法國、義大利)。而我所交換的學校-University of St.Gallen是位於德語區,基本上是以德語為主,但瑞士德語頗為特殊,其與標準的德國德文有所不同,兩者關係有點近似於台灣的國語及閩南話。

University of St.Gallen是個不折不扣的貴族學校,其以商學專業聞名於歐洲的德語語區,除此之外也有法律及國際事務等課程。由於吸引了許多其他歐洲國家的學生前來就讀,因此學校頗為國際化,幾乎百分之九十的課程都為英語授課,校園中也不時聽到以英文為主的對話。學校的交換學生為數不少,在此之下,學校提供給交換學生的資源也頗為完善。我們一人都有一個當地的接待學生來輔助我們生活上可能碰到的問題,如果想要練習外語,也可以報名學校的語言交換活動,我們敎他中文,他則敎我們德文或法文。值得一提的是,拜現今全球中文熱之賜,身為中文是母語的我們,也可以擔任學校中文會話課的教師,不僅可以賺取零用金,更可增進自己的語言能力,我也因為這樣而交到不少當地一起吃喝玩樂的朋友。

我在瑞士的落腳處是一層學生公寓,室友四人,來自於德國、印度及韓國,大夥共用一套衛浴設備及一間廚房兼交誼廳。因為大家來自於不同國家,對於不同文化及生活習慣也確實需要一段磨合期。但幸運的是,在大家的互相包容下,我們的磨合期非常的短暫,接下來就是天天享用不盡的異國料理,但代價則是離開瑞士時身上所帶著的十公斤肥肉。在上課及吃飯之餘,另一項學生間的盛事,就是每星期三的學生派對,在這一天,學校會包下一間酒吧,偌大的空間中每次都擠的水洩不通,看樣子應該學校每位學生都來了。(沒辦法,因為瑞士的夜晚除了酒吧只能待在自家的廚房跟室友鬼混)。而學生也很有創意的替每次的派對辦一個主題,尤其是某次的沒品味派對,規定大家都要穿的很「俗」才能入場,那一晚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 看著身穿螢光綠運動褲及鮮黃高領毛衣的傳說中校園白馬王子,在此套衣物的荼毒後,也不得不馬上降格為普通人,真是覺得異常的痛快。

在厭倦了學校的派對及公寓室友後,旅行是一個逃離無聊瑞士的一個不錯辦法。對於我們這些窮困的交換學生來說,不提供餐點的廉價航空是首選,此外歐洲火車票對於年輕人也有特別的折扣。以我為例,旅行地點的選擇首先是要有便宜的交通工具,第二才是自己對各地的喜好。曾經為了省錢,我獨自一人睡過機場,坐過數十小時的長途夜車,睡過一間十人的青年旅館,靠著這背包客的旅行法,竟也遊歷過歐洲數十個國家:巴黎聖誕的夜輝煌、德國跨年的萬人轟動、荷蘭花季的嬌羞鬱金香,捷克陰森的人骨教堂,這些旅遊情景仍歷歷在目。

一年的交換時光,對我來說,本來是要用於找尋自我及增進德文能力。意外到了瑞士,自我沒找著,反倒交了一托拉庫的好友,這些朋友現在遍佈瑞士、北京、香港等世界各地,都是我現今最重要的工作或學業諮詢者;此外,歷經一年雞同鴨講的瑞士德文後,我的英文能力反而意外增進了許多。現在想想,仍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我可以在瑞士這個美麗的「溝」裡,生活、旅行及最重要的:做白日夢。

申請建議

最後,在此提出幾點交換的感想,以供日後想交換的學生參考:首先,參加交換之前,要先想想自己交換的目的,再依此目的選取適合的學校,例如:想增進德語能力,那就選德國或奧地利吧!想要增進自己專業學科的能力,那就選擇你所就讀領域較有聲望之學校;想要旅行,那就選擇交通便利的歐洲;不想負擔龐大的生活支出費用,那就選擇保證提供獎學金的學校。再來,調查交換學校也是很重要的,包括修課規定(以免到時所修讀的學分不被母校承認)、學校提供給交換學生的資源是否充沛(以免到時連住處都要自己尋找)、學校是位於鄉村或是都市等(以免到時被困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小鎮,連想外出旅行都不方便)。第三,如果想增進外語的口說能力,打工也許是個不錯的辦法,這同時可以幫助你更了解及融入當地社會。當然,是以不影響課業為前提。最後,保持一顆樂觀開朗的心,勇於嘗試不同的文化與結交不同朋友,可以幫助你更快適應交換學生的生活!

1 則留言:

  1. 這篇文章讓人看了好像要當交換學生

    讓我想到余秋雨說的一段話:
    旅行和閱讀———兩者可擺大生命的幅度,從而擺脫小空間所造成的大災難,在陌生的旅途中叩問和細微關注人心的閱讀中,將自身從平庸和熟悉中拔出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