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系博班學生─李育銘
先說說聯發科獎學金。這是聯發科站在推動台灣高科技教育的立場,鼓勵博士班學生專心學術研究,因而提供給台大、清大、交大、中央、成大等5所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博士班學生申請。每位得獎人每月可獲5萬元,最長3年的獎金,總金額為180萬元,堪稱是目前學界中,最優渥的獎學金項目。而聯發科教育基金會每學年亦會審視已得獎者過去一年的表現,比如論文發表、學術研究成果、學業成績等榮譽項目,決定是否繼續贊助。自2002年創始起,有二位中央資電學院的優秀學生榮獲此項獎學金。一位是通訊工程博士班三年級學生李育銘,另一位得主目前在資工系擔任教職。名叫鄭旭詠…
或許,你不會申請這項獎學金,但是,你可以瞭解獲獎的學生有什麼特質。
先說說聯發科獎學金。這是聯發科站在推動台灣高科技教育的立場,鼓勵博士班學生專心學術研究,因而提供給台大、清大、交大、中央、成大等5所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博士班學生申請。每位得獎人每月可獲5萬元,最長3年的獎金,總金額為180萬元,堪稱是目前學界中,最優渥的獎學金項目。而聯發科教育基金會每學年亦會審視已得獎者過去一年的表現,比如論文發表、學術研究成果、學業成績等榮譽項目,決定是否繼續贊助。自2002年創始起,有二位中央資電學院的優秀學生榮獲此項獎學金。一位是通訊工程博士班三年級學生李育銘,另一位得主目前在資工系擔任教職。名叫鄭旭詠…
或許,你不會申請這項獎學金,但是,你可以瞭解獲獎的學生有什麼特質。
「我會以自己的前途作考量」
如果說,求學過程一路上都是靠著推甄而進入國立大學,這樣的際遇未免也太令人羨慕了。李育銘的求學過程,就是如此。只不過除了天資之外,他還多了對未來的企圖心。
小學時,李育銘經過甄試,就讀以嚴格著稱的格致中學。起初他並不是個所謂「認真」的學生。直到高二拿了個最後一名,在老師辦公室罰跪,老師還勸說他轉社會組,他才生了自覺,而且,自此就認定該對自己的未來作計畫。
選擇中原電機系,也是他經過計畫之後的決定。從小,他的父親便鼓勵他念電機,因為「未來比較有前途」。大二時,通訊業蓬勃發展,他於是選擇了未來會是大熱門的通訊組。
由於清楚自己的目標,因此大學時,他並沒有玩四年。相反的,他四年中蹺課次數不到十次,而且還超修學分,只因為他覺得「修這些課對我的未來有幫助」。除了上課認真聽講之外(對學業嚴謹的他,連軍訓課都當一回事地認真)。他很自豪地說,四年來,超修之外,還全都Highpass。他承認自己個性有好勝的因子,成績高會令他感覺小小的虛榮。除了課業,他也認真經營和朋友與家人的關係。他覺得朋友與家人非常重要。當他與女友分手時,也多虧了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讓自己很快地走出情傷。因此,他總會鼓勵朋友與學弟妹,失戀時,要記得多找朋友陪伴,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別讓自己陷入憂傷的鬼打牆情境。
大三時,他幸運獲得推甄上中央大學研究所。與教授深談之後,他對能見到立即成果的影像處理範疇較有興趣,加上與林銀議教授投緣,於是跟著林教授作H.264影像處理。這二年當中,林教授給予他很多學習的方向與建議,影響他至深。也因此,當他考上交大電控與中央通訊工程博士班時,他決定繼續跟隨林老師,延續碩二時的研究。
如果說,求學過程一路上都是靠著推甄而進入國立大學,這樣的際遇未免也太令人羨慕了。李育銘的求學過程,就是如此。只不過除了天資之外,他還多了對未來的企圖心。
小學時,李育銘經過甄試,就讀以嚴格著稱的格致中學。起初他並不是個所謂「認真」的學生。直到高二拿了個最後一名,在老師辦公室罰跪,老師還勸說他轉社會組,他才生了自覺,而且,自此就認定該對自己的未來作計畫。
選擇中原電機系,也是他經過計畫之後的決定。從小,他的父親便鼓勵他念電機,因為「未來比較有前途」。大二時,通訊業蓬勃發展,他於是選擇了未來會是大熱門的通訊組。
由於清楚自己的目標,因此大學時,他並沒有玩四年。相反的,他四年中蹺課次數不到十次,而且還超修學分,只因為他覺得「修這些課對我的未來有幫助」。除了上課認真聽講之外(對學業嚴謹的他,連軍訓課都當一回事地認真)。他很自豪地說,四年來,超修之外,還全都Highpass。他承認自己個性有好勝的因子,成績高會令他感覺小小的虛榮。除了課業,他也認真經營和朋友與家人的關係。他覺得朋友與家人非常重要。當他與女友分手時,也多虧了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讓自己很快地走出情傷。因此,他總會鼓勵朋友與學弟妹,失戀時,要記得多找朋友陪伴,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別讓自己陷入憂傷的鬼打牆情境。
大三時,他幸運獲得推甄上中央大學研究所。與教授深談之後,他對能見到立即成果的影像處理範疇較有興趣,加上與林銀議教授投緣,於是跟著林教授作H.264影像處理。這二年當中,林教授給予他很多學習的方向與建議,影響他至深。也因此,當他考上交大電控與中央通訊工程博士班時,他決定繼續跟隨林老師,延續碩二時的研究。
終於懂得休息
博士班三年當中,他看著實驗室的學弟妹,發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不少。除了自己大量閱讀Paper、經由實驗累積的解題經驗之外,常出國參加研討會增廣了他的見聞,認識了許多學有專精的人士。此外,他也懂得了從別的角度切入問題點,找出解決的方法,這也是林教授給他的身教影響。
目前他的學分業已修畢,除了帶領研究生和職專生之外,可以專心思考研究方向與作研究,只是,想起自己所學仍不足,缺乏創新的Idea,不免令他惶恐,這就是他目前思考改進之處。
常思考自己的不足,事事謀定而後動,這樣的人,是不是容易把自己逼得太緊呢?幸好,他天性樂觀,總是笑口常開。他說不拿無謂的煩惱來煩惱自己。現在,他懂得放鬆,還會常出遊,玩排球、攝影、線上遊戲(不練功,不容易沈迷為主)等等。而林教授一句:「你太胖了」,讓他開始建立運動的習慣。只是,從這一點,似乎無意間又洩漏了他容易過於認真的性格…
研究生該怎麼做?
回顧自己的碩士班生涯,以及從帶領學弟妹進行研究當中發覺,碩士班同學仍然缺乏自己解題的能力,而coding能力也需要加強。常常有新的想法,卻卡在coding能力而無法付諸研究,實在可惜。他以自身經驗建議,可以透過修課加強。另外,他也建議學弟妹不要太依賴別人的答案。靠著自己的資料蒐集、思考,分析、嘗試解決,不行再求助,方能將知識內化。
對於未來,李育銘計畫拿到學位後或許找個高薪工作,或許擔任教職。目前他比較傾向於從事能擁有社會地位的教職。不過,總懂得計畫未來,從沒後悔過的他,最後的決定,想必仍是他仔細思考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