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堅持─電機系李進福教授


在大學部專題競賽評審過程中,李教授認真地聽著學生講解作品的特性與概念,時而口氣和婉地提出小小的質疑。很難從外表看出他以對碩博生嚴格著稱。他於清大博士班的恩師曾經委婉地告訴他,「不能要求學生和你一樣。」

「我的求學過程很特殊」,91年進入中央大學,近日榮升教授的李進福老師,如此開門見山。有別於其他老師,他的求學,一路上走的是技職體系的道路。從高職、一日五專生、補習班、四技直到研究所,雖然像是繞了一大圈路,但他說:「要做自己想做的」。

他口中的「特殊」求學過程,正反映了他看待自己與學生的態度。李進福教授高中聯考時,考上了高雄的左營高中。儘管父母希望他進一般高中,而後順利考入大學,但他設定的求學道路是高職、五專、四技二專,因此他毅然決然地進入高職(高雄高工)。而一開始進入的是電機科,從此便與電機結緣。高職玩了一年,便收心唸書,而後以優異的成績甄試進入高雄工專。
只不過,進入工專的第一天他便發覺自己並不屬於這個環境,於是又再次依照自己的意願辦理休學。也由於高雄工專的光環加持,因此他得以免費進入補習班,準備重考。一年後,他分別考上了台灣師大、彰師大工教系以及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台灣科技大學。這一次,他仍是執著於自己的道路─儘管當年入師範體系可是飯碗保證。沒有所謂的主流不主流,他腦中總是清楚自己要走的道路是什麼。他說,幸運的是自己有尊重小孩意願的父母。
大學時代倒是跟隨著主流,理所當然地玩。順利考取清華研究所之後,他又再一次辦了休學。原因是「因為對於未來就業沒有目標。」他說,畢業後當兵等於浪費了二年的光陰。他寧願先當兵再為未來就業進行規劃。
當兵時運氣不好,抽到辛苦的軍種,他感悟唸書還是幸福的,於是發憤用功,而且對研究起了強烈的興趣。研一的研究成果就已經發表於IEEE期刊。在念博士班之前,他為自己設定目標,如果未能於幾年內畢業,他便放棄學業轉往就業市場。結果,三年內就順利拿到博士學位。
在博士班期間,由於指導教授對於研究的嚴謹態度,也培養了他對研究的完美主義。他認為要求完美對於學工程的人而言非常必要。他說,比如製作飛航器的晶片,或是汽車晶片,如果不嚴謹,影響的不只是產品,而是更多人的生命。因此學工程、科學的人,嚴謹是基本的要求。故儘管他近年來慢慢調整自己心態,不要求學生要跟自己一樣態度,但他認為研究生該有的能力,仍不能馬虎。
比如研究生要有identify問題的能力。碩士生得要找出方法,而博士生得從發現問題到獨力解決都得具足。也因此,在他底下要通過標準畢業不怎麼容易。但他也不輕易收學生。李教授重視研究生的基礎與學習態度。因此,他有一套篩選指導學生的方法。首先,由於他以嚴格著稱,因此對研究缺乏熱忱的學生就不會主動上門。接著他會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與喜愛的消遣活動,從中看出是否具備恆心毅力。最後再說明自己的訓練方式。他笑稱,從動機過濾學生頗具成效。

大部分人的IQ都差不多
很多學生覺得電機很難,面對一堆公式、理論,總是提不起勁,或是上課聽不懂。
李進福教授表示,IQ與電機領域相關性並不大。其實大部分人的IQ都差不多,差別在於有沒有心。他以自己經驗為例,他自認資質平凡,一路上都是靠著苦讀以及對做研究的興趣;於台科大就讀時,主修是電力與控制,進了研究所才發現自己缺乏IC設計基礎。為此,他花上了許多時間學,還拿到了好成績。
當然,有些科目要學好也是有竅門。比如他教授的VLSI,基本觀念很簡單,但很重要,所以一開始的課不能錯過。他說,與一般學生的理解相反,開學後的前幾堂課是決定VLSI能不能學好的關鍵。
當然,勇於發問也是個值得鼓勵的方式。只不過台灣學生普遍而言,不習慣也不大願意發問。所以,他說,教師該站在學生立場思考,學生可能會有哪些部分理解有問題。學到多少東西比進度重要許多。

私底下的李教授,也以與做研究同樣的堅持,維持從當兵以來的慢跑習慣。他說,每天都會固定跑三十到四十分鐘。當然,前三千公尺最困難,但突破之後,慢跑就會變成樂事。他將慢跑類比為做研究。做研究也是,必須克服瓶頸,才能有美好的成果。因此他總是不讓學生隨便換題目─除非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與深思之後才下的決定。他表示,老師得貫徹意志,也得教導學生貫徹意志。

設定目標,並堅持不懈,這很難。大家熟到不能再熟的「天才是靠九十九分努力」這句話,他親身印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