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李家同榮譽教授演講

10月13日李家同榮譽教授親臨中央大學演講,題為:「大量閱讀的重要性」。現場座無虛席,亦有外系學生、教職員以及校外人士到場親睹風采。

儘管李教授已在其他場合就此題目發表他個人見解,然而,台灣學生普遍缺乏閱讀習慣與品味的問題仍須持續關注,李教授盡一己之力,大聲疾呼,希望能夠喚起所有人對於閱讀的重視。
李教授於演講中開宗明義地表示,我國學童存有嚴重的教育程度落差,除了城鄉差距之外,沒有培養閱讀習慣以及學校教育也是原因。缺乏閱讀習慣,容易造成生活常識不足,造成理解困難或表達能力不足,從而使學生成績低落,學習意願不振。有些學生數學、理化成績欠缺理想,究其原因是題目理解困難;同樣的,研究生雖然實驗做得好,但因為表達能力差,影響了成績。他認為學校鼓勵學生抓重點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思想,因此思慮無法連貫,缺乏中心思想。唯有透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得到改善。

然,就算有閱讀習慣,還得有閱讀的品味。時下年輕人愛看的網路文章,容易有邏輯不通的問題,影響年輕人的表達能力。李教授建議,不妨多讀社論等方塊文章,或是法官判決與偵探小說。他笑稱,法官判決是因為邏輯夠強,有辦法自圓其說。偵探小說邏輯也強。他特別推薦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偵探系列。他表示,克莉絲蒂的作品幾乎毫無邏輯破綻。除了閱讀之外,瀏覽國外新聞網站,接觸國際消息也能豐富學生常識,增進理解力與表達內容。
李教授亦特別推薦幾本經典著作,如一個都不留(克莉絲蒂)、蒼蠅王(高汀)、白鯨記(梅維爾)、深河(遠藤周作)、隱形人(H. G. 威爾斯)等,以及幾部經典電影,如「單車失竊記」、「天涯一孤雛」等。

李教授表示,國內的國文教育太奇怪,總強調經典的重要性,令他頗不以為然。他提醒,大師的話不一定經得起考驗;而我國教育往往過於強調「咬文嚼字」,常常摘出經典文章中的一兩句,要學生闡釋作者的原意。他以自己的經驗表示,有時作者的用字遣詞並不一定有特別的意思。硬是要揣摩作者原意太過勉強。他引用「作者已死」的理論,表示作品不應淪入咬文嚼字,而是該交由讀者自由詮釋。他鼓勵老師該讓學生表達對文章的看法。

於演講尾聲,他提出對現今出版品品質與媒體暴力的擔憂,並且勉勵同學閱讀。李教授強調,閱讀的習慣得在孩提時培養,否則就太遲。他認為,該強迫小孩子從小看經典,聽古典樂,從而使之變成習慣。同學於開放提問時間,發言踴躍,而李教授也以輕鬆坦然的態度面對同學各種提問─甚至包括對他文章的質疑,以及對於國語文教育的失望。他妙語如珠的回答,讓會場充滿了笑聲。90分鐘的演講,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